OceanPresent

我们应当如何选择?——Dijkstra算法怪谈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选择写这个话题时我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独白。一个自被抛入世就又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他的眼中世界只有一艘轮船的大小,好在88键的钢琴进行无数次排列组合构造了他无比辽阔的心中世界。可尽管内心世界再辽远,将他抛入喧嚣尘世中,从未踏出过船板一步的他自然会被潮水般的茫然不知所措淹没。实现世界一定是有尽头的,正如1900说站在舷梯向外看觉得很棒,当真正进入这片森林时,一个人如此渺小,对于我们来说,这世界便是无限大看不到尽头的了,只缘身在此林中。

1900看不到尽头,或者说他不知道该如何走到终点。城市中有那么多道路,世上又有那么多城市。他究竟要如何选择才能达到想去的地方?将1900投射到我们自身,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才能像开了上帝视角一般,手持攻略,选择最优的选择得到我们想要的? 以下内容并无知识门槛,请放心观看。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小淼同学想要从图中的a点出发,以最短的花费到达b点。他该如何选择路线呢?(两点间有连线表示有路径可以走,路径旁数字为花费)

图论中有一种解决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叫做Dijkstra算法。在最短路径的问题中,局部最优解即当前的最短路径或者说是在当前的已知条件下起点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距离。

我们从起点a点出发,起点到其他点肯定有一个最小距离值,我们设到第i个点的距离叫做dist[i]。每次选择dist值最小的且没访问过的点u,访问改点,看看它的周围有哪些路径可以走,倘若它有一条路到达的点是v,如果dist[u]+这条路的花费值<dist[v],就说明从u点到达v点比之前走的路花费的距离更少,从u走才是最短路径(目前来说是的,未来也许会遇到更短的),那我们就更新dist[v]的值,dist[v]=dist[u]+这条边的花费。关键就在于在每一步的已知条件下,更新该源点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距离。直到所有的点都访问过,此时dist[i]就是起点到点i的最短距离。

看到这,或许你对于如何找到最短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总而言之便是——根据目前已有的信息,选择最好的选项,尽管在未来我们可能会遇到比它更优的选项。但我们不必为此烦恼懊悔自己当时没能做出最优的选择。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存在——信息差。无论我们如何博识洞察,我们也绝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掌握的信息绝不是最全面的,我们又怎么能打包票说自己做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就一定可以以最少的消耗达到目标呢?若真有这种情况,那也是这个有权图给的数据好(滑稽)。

一定要避免的误区就是:以结果的优劣判断选择的优劣。我们每次做出当前最优的选择,但未来或许会发现,当时做了另一个选择好像能更轻松地到达目标,可这决不能说明当时我们做出的选择就是不好的。比如我看上了一个游戏,刚好steam打折,钱包不知不觉就动了游戏+1,结果好巧不巧一个月后steam夏促,上来就是史低。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但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是锑元素(Sb),起码早买早享受而且也不是原价入的。倘若我们做了一个很离谱的选择,结果最后居然歪打正着得到了好的结果,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说当时的选择是明智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结果判断过程是不明智的。

最稳当的选择便是,选择当前的最优项,不断增大自己的信息量,帮助未来的我们开拓更多的选择项,做出更优的选择,最终由局部最优达到全局最优。不过人生并非像Dijkstra算法一样还能跳去别的点做选择。现实中的我们只能一步步前进,每次的起点就是现在,现在的我们就是从过去到现在最优的我们。

1900不知所措,茫然。但或许,他是被一种“焦虑”包围了。这种焦虑通俗点说就是“选择恐惧症”,我个人认为这种焦虑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焦虑之风大抵是同一类东西。多少人因高考焦虑,学高中的知识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高考真的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么?高考考得好就能飞黄腾达吗?多少人因大学焦虑,这个专业前景如何?未来工作还是深造?学历贬值这样严重我未来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未来买房怎么办去哪工作?正是由于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人们了解的太多,看得太远。站在现在的我们,又怎么能为未来的我们做出选择呢?

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选项一定和我们现在想象的不同。未来的我们应当如何选择,选择了会怎么样?现在的我们不会知道,明天的我们也不知道,只有真正到了那个时刻,我们才能知道。

当然,不要忽视了目标的重要性,我们所讨论的是如何达到目标。现在的我们不能为未来的我们做出选择,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我们要想无头苍蝇胡乱前进。现在的我们,需要朝着我们定下的目标,做出当前最优的选择。

但这样依旧没有解决问题,道理我都懂,知道了要选择最优选择,可我怎么才能知道哪个是最有选项呢?这自然是没有定论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硬要说的话,大抵就是认清形势,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

只是切忌病急乱投医,不知道如何选择,于是随便找了一个人询问意见得到了结果就照着做了。询问他人的意见当然是很正常也值得提倡的。只是,倘若别人给的药方是毒药呢?为什么让自己选硬是选不出来,别人提供了一个建议就三下五除二说干就干了呢?说白了,不过是希望有一个人为我们的选择负责罢了,我做出了你建议的选择,我失败了,是你的错误,都怪你,不怪你也怪时辰,要是产生了人神共愤的错误,那就是世界的错,反正不是我的错。这不仅是不负责,更是一种懦弱,因为这样的人不敢接受“这是我的错误是我造成了自己的失败”的现实。然而恰巧有条直击这类人要害的说法就是“我们的本质是由我们自己选择获得的”“我们要对我们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有着选择的自由,正因如此我们得自主选择,无依无靠。自由既是灵魂之轻,也是生命之重。

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象征着我们的可能性,我们得承认,在以前一定有某个选择可以造就更好的我们,但盲目地寄希望于不存在的虚无是一切错误的根源。现在的我们一定不是最好的我们,但请相信,现在的我们一定也不是所有可能性中最差的那个。

This website has been running for 3 years 4 months 0 days 16 hours 10 minutes 45 seconds

皖ICP备2021007094号 2021-PRESENT © OceanPresent